卫生保健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

时间:2022-2-28 15:45:27 来源:脑干脑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有什么不同?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以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好发于夏秋季,“六一”前后是高发期。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病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凶猛,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作时主要有以下症状: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疱疹性咽峡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症状: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传染性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多发生于一些人群聚集的环境,学校及托幼机构、家庭都容易出现聚集性或散发的病例感染情况,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日常预防工作:

1.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学生,医院就诊,不要坚持到学校及托幼机构上学。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病情。保健教师在晨检后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2.加强清洗消毒工作。教室、楼道、厕所和宿舍要每日定时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同时对学生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用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3.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食生、冷、不洁食物等。

4.做好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知道手足口病的隔离管理要求,取得家长配合,做到: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儿童玩具、餐具和其他个人卫生用具等定期清洗消毒。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流行期间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nyzl/1333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