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春季来临,许多地方气温已经回暖,手足口病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又出现在妈妈们的讨论中了。每年春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下面一块来看看,学习后一起扩散给更多妈妈知道!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以手、足、口腔等部位(也可能出现在臀部)出现皮疹、疱疹而得名,虽然症状表现在皮肤,但却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好发于1岁到4岁的宝宝,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黄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大多数儿童会在一周内自愈,但少部分婴幼儿可能会由此引发重症,如脑炎、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甚至会危及生命。[1]
需要注意的是,皮疹的多少并不代表病情的轻重,应重点观察患儿有无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提示重症的征象。
1.勤消毒,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2.接种疫苗。6月龄~5岁儿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手足口病。
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手足口疫苗。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宝爸宝妈,越来越多的宝宝在1岁前就完成了手足口疫苗的接种。咱们先为各位的健康意识点赞!
可是,以下几位宝妈还是遇到了手足口病的困扰,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家宝宝接种过手足口疫苗,怎么还是病了?莫非打了假疫苗?
和其他疫苗一样,接种手足口疫苗后,并不是百分百都有保护效果。研究[2]显示,90%以上的儿童体内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这么多种病毒却只防一种,那疫苗还有必要打吗?
当然有!在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中,排在首位的就是A71病毒,占44%。[3]
在手足口病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中,74%的重症和93%的死亡,都与A71病毒有关。[3-5]
所以,及时接种疫苗,还是能降低因手足口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几率。
国家疾控中心建议,12月龄前完成两针手足口疫苗接种,尽早让孩子得到保护[3]。手足口疫苗在接种两针后能保护5年以上,无需每年都接种[6]。
除了打疫苗,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能预防手足口病?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都会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因此,根据以上特点,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吮吸手指,避免接触患儿。
●家长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需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也应定期消毒。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家庭环境保持整洁,居室常通风,衣被勤换晒。
●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一旦确诊,无论儿童或成人,尤其是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不全者,都应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手足口病属于国家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请看到本文的您,也转发给身边的宝爸宝妈,愿每一位祖国的花朵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1]毛群颖,吴星,高帆,等.手足口病疫苗研发策略和进展.中国病毒病杂志,,8:-.[2]蒋荣猛,邓慧玲,李兴旺,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解读——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传染病信息,,3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中疾控免疫发〔〕74号.[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