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死亡等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
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第三位,死亡数第一位
(二)病原学:
■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m、单链RNA
■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
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
埃可病毒4、6、9、11等型。
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病原学(理化性质):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
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
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交叉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q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EV71家庭接触传染率为52%(/家庭接触)。
(四)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EV71特点:
■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
■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q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一)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
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心、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结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重症病例:
■3岁以下多见
■病情进展迅速
■多在病程2-5天发生
■神经系统症状n心肺部症状n重症病死率:10-25%
■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平均死亡年龄为1.5岁
重症病例(神经系统):
■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
持续高热
头痛、呕吐
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
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严重脑干脑炎
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
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晚期表现(可诊断)
呼吸困难、发绀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重症病例(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
(三)鉴别诊断:
■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人感染较少见。主要为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牛乳或接触病牛而感染。潜伏期2至18天,一般3至8天。
表现: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疱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指(趾)尖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和溃烂,有痒痛感,有时也出现于手掌、鼻翼和面部;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
■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可同时存在。
■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四)手足口病的报告: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实验室检测结果”栏内选择相应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在“重症患者”一栏选择“是、否”为重症患者。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医院交叉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一)个人预防措施
1.看护人要给幼儿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2.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预防控制措施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当地发生本病流行时,要增加每日擦拭、消毒次数。
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2例)。
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建议期限为:症状出现后2周且症状消失,或症状消退后一周。康复返园后要注意个人卫生。
:
(一)、环境消毒要点
1、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2、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3、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二)、消毒方法的适用
1、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2、食、饮具:用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分钟。
6、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7、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8、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分钟。
9、垃圾:用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分钟。
(三)、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
(一)幼儿园工作
1、园领导重视:召开紧急会议,对老师和家长进行培训
2、加大宣传力度
3、加大晨检力度
4、加强班级消毒通风工作
5、把好洗手关
6、上好健康教育课
7、加强因病缺勤幼儿的排查工作,做好在园幼儿的晨午检及全日观察记录
8、加强体温监测
9、严格环境卫生抽检工作
10、加强幼儿体格锻炼
11、加强营养
12、加强饮水安全和饮食安全
(二)家长工作
1、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2、配合幼儿园每日晨检工作
3、近期不要到公共场所或外出旅游
4、家长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5、及时跟班级教师沟通幼儿的健康状况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
■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做到: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