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流口水怎么办小小窍门让你不再发愁

时间:2017-8-13 20:22:01 来源:脑干脑炎

宝宝流口水,中医叫做流涎,生活中有些小宝贝的口水如潺潺泉水般不断涌出,稍忘记擦拭,衣服就湿一大片,长期流口水,还会导致宝宝嘴角皮肤发红发痒,这往往使妈妈们头疼不已、

虽说婴幼儿爱流口水很正常,但当流口水影响到宝宝的日常生活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哦~

中医认为脾生津,宝宝流涎不止当与宝宝脾胃不和有关,下面小亲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宝宝爱流口水的相关推拿方法,宝妈们记好笔记哦~

小儿流涎不止常用的推拿手法与穴位有:

运内八卦、清胃经、清补脾、揉板门、分腹阴阳、摩腹、揉脾腧、揉胃腧、揉足三里、揉三阴交

1

运内八卦次

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个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称为运内八卦。

手法: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质,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轻轻的由乾卦起,以顺时针的方向推运至兑卦止,周而复始画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轻。

2

清胃经-次

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桡侧沿赤白肉交际处,自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打嗝嗳气、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吐奶等症。

3

清补脾次

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清补脾即来回推之。(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

健脾胃、补血气,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4

揉板门-次

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5

分腹阴阳1-2分钟

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或自中脘到脐

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或自中脘到脐,向两旁分推-次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防燥不安、夜啼等症。

6

摩腹1-2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7

揉脾腧穴次

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用大拇指着力按揉一侧该穴次,再以同样的方式按揉另一侧。

8

揉胃腧穴次

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用大拇指着力按揉一侧该穴次,再以同样的方式按揉另一侧。

9

足三里2分钟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用拇指按揉该穴(一边一分钟)

作用:

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10

揉三阴交1分钟

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用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有酸胀感。

作用:疏通血脉、疏经通络、通调水道。主治小儿遗尿、小便不利、下肢无力、脾胃虚弱等症。

脾胃虚寒型

主要症状表现:

口水流不停、口水清而稀、面色苍白、四肢微凉、大便稀、小便清。

在常用推拿手法上,改清补脾为补脾经,加推四横纹、推三关、揉外劳宫

1

补脾经次

脾经位于拇指外侧缘或拇指螺旋面

顺着拇指外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2

推小横纹-次

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做法: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外侧缘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

适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滞胀。多用于防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3

推三关-次

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靠近大拇指那一侧)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直推向肘横纹。

作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益气血。主治一切寒证。如风寒感冒,腹泻,腹痛,斑疹白,疹出不畅,病后体弱,阳虚肢冷,痿证等。

4

揉外劳宫-次

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

用右手拇指指腹轻揉该穴。

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焰,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症。

脾胃气虚型

主要症状表现:

口水清稀、面色发黄、不思乳食、总是发困

在常用推拿手法上,改清补脾为补脾经,加推四横纹、补肺经

1

补脾经次

脾经位于拇指外侧缘或拇指螺旋面

顺着拇指外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2

推小横纹-次

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做法: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外侧缘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

适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滞胀。多用于防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3

补肺经-次

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

脾胃/心脾积热型

主要症状表现:

口水流不停、口水热而黏、口角糜烂、或舌尖疱疹、溃疡、口臭而渴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等。

在常用推拿手法上,加清心经、清天河水、清小肠、退六腑、揉小天心(心烦不安)、摩涌泉

2

清小肠次

位于小指尺侧面,自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小指尺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或食指桡侧面从孩子小指指根推向指尖。

作用:清热利尿,多用于防治小便赤涩等症。

4

揉小天心-次

小天心位于手掌大鱼际与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

用中指或者拇指指尖着力揉之。

作用:镇惊安神、主治手足心烦热、夜啼等症。

5

清天河水-次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直推向肘横纹,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宣肺除烦

6

退六腑次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小指那一侧)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7

摩涌泉30-50次

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端揉30-50次。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理肠止泻的作用。

专家提示

1、有口腔溃疡的宝宝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或在口腔患处喷涂锡类散等外用药。

2、由面部神经麻痹或脑炎后遗症引发的流涎,应积极治疗原疾病。

3、推荐食谱:

益智粥(益智仁、白茯苓烘干研成粉末,每次粳米粥将成之时中加入3克,即食)

白术糖(白术晒干研成粉末,和白糖调匀,再加水调成糊状,隔水蒸熟食用)

姜糖神曲茶(生姜两块、神曲半块,白糖适量,加水煮沸饮用)

4、宝宝2个月唾液腺开始发育、4-6个月开始流口水,7-18个月口水旺盛,2岁之前停止流口水,这期间宝爸宝妈要及时观察口角是否对称,饮食是否正常,口腔粘膜有没有溃疡,有没有异常哭闹。

小亲说:

《亲亲宝贝网》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nyzl/666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