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据县疾控中心疫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县手足口病发病数明显高于往年,采样检测数据显示,因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占比例很多,极易出现重症病例。因此家长要提高重视程度,提前认识一下手足口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手足口病是亚洲最常发生的传染病之一,10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患者,症状为发热、食欲差、咽喉痛等,重症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五岁以下孩子属于高危人群
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孩子居多。由于孩子们年龄还小,日常卫生得不到保障,如果家长们没有做出适应引导,孩子们就很容易因为卫生问题,而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感染途径非常多,包括吃(消化道)、呼吸(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生活中有很多危险:比如儿童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瓶以及衣服、床上用品等感染;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在幼儿园一旦有一个小朋友患了手足口病,就很容易传播给别的孩子。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及时并正确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保持居室清洁和空气流通,勤晒衣被,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再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治疗。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
去年,我国上市了全球首个能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自今年5月份开始,我县各预防接种门诊均已提供接种服务。近期由于各地市疫情防控需求增加,疫苗可能有供应不及时的情况,请家长先在接种门诊预约,疫苗到位后接种门诊会及时通知。
图文排版:赵薪鑫
责任编辑:赵薪鑫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创。来源:宁津县疾控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