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有个家长抱着孩子问:“我儿子脚上有个小疹子?
是不是手足口病呀?”旁边的家长一听,
下意识地都抱着孩子赶紧后退,远离“危险”,
这万一被传染了可就麻烦了。
5-8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很多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十分惶
恐,一旦发现宝贝身体有一丁点症状就怀疑是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环境中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引发手足口病,
其中以A群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每年的5~8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多起病急,典型轻型手足口病以发热,
口腔、手及足心部出现皮疹为特点。
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多1周左右痊愈。
仅少数3岁以下的婴幼儿会出现重症手足口病如:
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可因病情危重而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
发现手足口病
在5~8月份期间5岁以下儿童一旦出现高热,咽峡部、
手脚心以及臀部有皮疹,
家长应高度怀疑儿童患手足口病的可能性,
医院就诊。
尤其对出现突然高烧、神志不清、昏睡、抽搐、
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因为重症手足口病如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是可能致命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消化道: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2.呼吸道:吸入了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
3.接触传播: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玩具、
餐具等生活用品而引起感染。
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只要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日常预防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看护人及儿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
(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
(3)勤洗晒衣被,定期清洗、消毒儿童常接触到的物品;
(4)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6)流行期每天晨起要检查儿童的口腔、
手脚心有无异常,注意儿童体温的变化。
另外,可用于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疫苗年在我国已上市,可
以在该病流行前的一个月接种上疫苗,便可对重症手足口病起到一
定的预防作用,并降低死亡的风险。
常见误区及辟谣
1.喝板蓝根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辟谣:喝板蓝根并不能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盲目服用反而伤害孩子脾胃,更容易被感染疾病。
2.不开窗防止病毒传播。
辟谣:室内如果没有及时通风换气,
空气中漂浮的有害物质会增多,
日积月累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
及时开窗通风才能确保室内空气安全。
3.患儿在患病期间饮食要“全素,不动荤腥”。
辟谣:其实这是错误的。
患儿完全吃素,而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
容易导致营养不够,不利于疾病康复。
4.患上小儿手足口病的死亡率很高。
辟谣:这一观点也并不正确。一般来说,
小儿手足口病90%以上是轻症,仅有不到10%的重症,
危重症更少,由危重症引起死亡的患者是感染人群的0.07%。
……………………………………………………
总之,当宝宝患了手足口病时,各位家长千万要镇定,
不要听信那些来源不明、没有根据的道听途说,
医院诊断治疗,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对宝宝最好的呵护。
除此之外,还有
更多健康资讯
更多酷炫活动
更多保障产品
尽在阳光首届健康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