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森林脑炎?
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病理机制
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松鼠、野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本病潜伏期为8-14天。起病时先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表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如症状好转则体温在一周后降至正常,症状消失。恢复期较长,可留有瘫痪后遗症,重症患者可导致死亡。
传染源
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的,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
是否为意外事故?
通常都会与毒蛇咬伤类事故作类比,认为毒素和病毒似乎都来自于体外,应该都属于意外事故。但实际区别在于:
(1)外来毒素摄入体内后,任何人群都会产生中毒反应,它的影响是无个体差别的,充其量仅有程度上的差异。
(2)病毒导致的发病,则是由每个人的身体内在反应决定,即不同的人反应是不一样的。
在意外的定义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即时性与短暂性方面的特点来说,昆虫叮咬后感染病毒直到发病不是突发的,因此不属于意外伤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