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
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有高度传染性;由于大多数患儿为轻症病例,容易被家长忽视;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快,一旦发展为重症,严重的可威胁到儿童生命,应及早预防,及时发现。
从我做起换个方式爱你,
不吻孩子手和嘴,不要冲孩子喘气,不喝孩子的水杯。
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一个食物不和孩子一起入嘴,孩子的食物需要自然冷凉不用嘴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摄氏度,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出行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大于-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大于2秒)。
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的9次方每升,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血糖升高:出行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个人主要预防措施
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便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每日对玩具、个人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孩密切接触。
看护人接触患儿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的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减少交叉感染。
祝愿每个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医院医联体
医院专家长期坐诊
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