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慢慢变热,大家去野外玩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被蜱虫叮咬的2岁女童,医生询问病情并查体后,发现虫子的头部和脚已经深深埋入皮肤,局部红肿,幸亏家长没有擅自拔掉虫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随后了解到,是妈妈看到过之前网上有关儿童被蜱虫叮咬的报道,及时制止了爸爸想要拔出虫子的鲁莽行为,医院救治。
被蜱虫叮咬后如不及时处理,虫子会越钻越深。医院医生先用酒精刺激蜱虫长达一个小时,使其部分退出,而后用烟头轻轻烫蜱虫外露的部位,最后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了头皮切除术,将蜱虫摘除。医院同时组织疾控办、感染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开展后续治疗。
什么是蜱虫?
蜱虫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草别子、牛虱、草蜱虫。蜱虫不仅会吸人血,还会钻到人的皮肤里面。有些人被蜱虫叮咬之后,都没有发现蜱虫的踪影,这比吃苹果吃到半条虫还令人生畏。
蜱虫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叮咬人后蜱虫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所以被叮咬的人有时会无痛感。
蜱虫的危害在于,它可以传染多种疾病,比如“森林脑炎”、“无形体病”、“莱姆病”等,每种都是很棘手的疾病。
然而由于蜱虫的螯肢、口下板都同时刺入人体皮肤,所以被蜱虫叮咬有可能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还有些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甚至有可能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怎样预防蜱虫?
去野外时,最好穿上长裤,不要穿凉鞋,袖口和裤腿扎紧;穿上浅色的衣服,如果不穿长袖长衣,出门前最好喷上含DEET避蚊胺的驱蚊液(2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直接喷皮肤);郊游时远离草丛或树木,更不能躺在草丛中。
野外活动结束后,最好上下检查一遍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以确保没被蜱虫叮咬。
发现蜱虫怎么处理?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发现之后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过去建议用酒精、风油精、红花油涂抹在它身上,或用烟头灼烫,促使其自行松口。但实验证实,这种方法只能使其麻痹或死亡,并不能促使蜱虫脱落。
现在一般用尖头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下来;如果不确定怎么做,或担心折断口器,最好及时就医。
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为什么有的宝宝吃正常的食物会变弱智?
为什么有的宝宝一巴掌就能打聋?
为什么有的宝宝打某些疫苗,或用某些药会终生致残?
我的宝宝,也有这些风险么?
美国每个州都有不同的强制性新生儿代谢筛查项目,但中国很多地区都还没有覆盖,不过您可以选择华大基因安馨可?新生儿及儿童基因检测,它是宝宝的第一次全面体检,检测87种常见遗传病,32种药物敏感性,34种个体体征预测,并为宝宝提供基因身份证,许宝宝一个健康的未来。点击左下角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