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注意孩子脚趾起了小血泡,妈妈细

时间:2019-3-9 7:33:00 来源:脑干脑炎

春夏交际,天气暖和宜人,很多家庭都有带孩子郊游的习惯。尤其是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带孩子到外面去游玩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哦。

脚趾上会动的“小血泡”

俊俊上周被妈妈带到公园玩,天气微热,就给孩子穿了凉鞋。回家时,俊俊总说脚趾不舒服,妈妈一看小脚趾里面似乎冒了一个小血泡。定睛细看,“小血泡”竟然有小脚,还在动!妈呀,顿时毛骨悚然,赶紧用纸巾一扯,似乎断掉了!

妈妈随后给俊俊洗澡,但洗澡完后,孩子说脚趾很痒,还出现红肿。俊俊妈不放心,到网上查了一下,症状跟蜱虫很相似,医院。医生说因为蜱虫的一截身体断在了孩子的脚趾内,需要挖出来。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医生给俊俊做了小手术,将俊俊脚趾上蜱虫的位置连虫带肉挖掉了……

(“小血泡”)

解答蜱虫病究竟是个啥?蜱虫:一般都是生长在树林或者长久腐烂的枯叶堆中,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城市森林覆盖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见到蜱虫的出现(但是并不能代表没有)。所以,当你去草坪、小树林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进山的话,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名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潜伏期:1~2周(平均9天),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

临床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5~10月,发病年龄以40至70岁居多。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注意遇到蜱虫:千万不能拍死它!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当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这样容易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病毒,而硬拔容易使蜱虫口器留在体内,导致感染。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男子被蜱虫咬患森林脑炎(图)

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怕别侥幸:蜱虫频频咬人害命

面对小虫,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掉以轻心!

◎年8月,辽宁省普兰店市曹先生在帮人种白菜后,到河里洗澡时被蜱虫叮咬。后来不断发烧,十多天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年7月,辽宁丹东居民李老汉上山放牛时感到肚皮上钻心地疼了一下,回家后他发现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虫子趴在身体上,肚子鼓鼓的,他赶快把虫子揪下来,被叮咬的地方立刻开始红肿,但他并没太在意。之后老人发起高烧,医院检查,确诊为蜱虫叮咬症状。几天后老人去世。

◎年8月,山东威海市民张女士因连日发烧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其患有蜱虫病。张女士随后经过治疗不幸去世,而其发病前曾在一处养殖场打工。“可能是养殖场动物身上携带有蜱虫。”医生说。

下面是小编总结时间,关于蜱虫:1、在草丛、草坪、树林中常见,所以要少去!

2、被蜱虫叮咬不要拍死,千万不要!千万别硬拽!

建议也不能用民间方法比如用烟头烫,一旦不慎烫死,就很难拿出了,医院取出。

正确方法是,用高浓度酒精涂抹,或者在蜱虫旁点蚊香,逼迫其张口再用镊子取下。

3、取出之后要消毒,医院治疗!本文赶紧给朋友看看,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长,这种小虫太可怕了,大家一起学习怎么来对付它!

(吸血后的蜱虫)

小编最后提醒

带孩子出外郊游,最好穿长裤,穿上鞋袜做好保护措施;

不要在在草地或丛林中躺卧;

郊游最好带上驱蚊水,在手部和足部喷上,防止蚊虫近身。

来源:幼儿说、新安晚报

编辑:胡晓琼

华商晨报征集新闻线索如果您遇到突发事、感人事、新奇事、烦恼事,都可以拨打华商晨报新闻热线——,或







































中科公益抗白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rbo.com/nyzl/998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