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畜牧产业不断升级和优化,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市场对羊肉、羊毛、羊奶、羊绒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羊群养殖的数量也在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养羊群数量的逐年增加,预防和控制羊群疾病也成为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寄生虫病、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产科病等多种疾病类型,传染病的防治与控制是羊养殖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只要做好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就能减少养殖费用的支出,促进养羊业的兴旺与稳定发展。
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乙脑”,是一种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羊类共患病,该病的发生与蚊子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与蚊子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可在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感染,具有典型的、显著的特点、较高的病死率,在全世界都有流行。
01.致病因素。
日本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病毒属。该病毒颗粒直径30~40纳米,球形,二十面对称。它的核心是包裹在核衣壳蛋白上的RNA,最外层是囊膜糖蛋白。日本脑炎病毒具有血凝活性,可以凝集羊红细胞。该毒株是单股正链RNA,抗原性稳定,血清型仅1种。这种病毒在被感染的动物血液中保留的内存很短,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羊毒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在流行地区,吸血虫,尤其是库蚊和伊蚊中,常常可以分离出病毒。按感染途径不同,病毒的毒力可分为脑内毒性和皮下毒性。大部分分离株的毒力差异表现在皮下毒力的差异,而脑内毒力差异不显著。这种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对其灭火效果都很好。在-20℃环境中,病毒滴度较低,可在-20℃环境下存活1年;在50%甘油盐水中4℃存活半年。
02.流行病学。
本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动物及人均可作为传染源,人为终末宿主,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人兽共患病。该病流行地区羊群隐性感染率较高,主要通过带毒蚊虫叮咬传播,病毒在体内可迅速扩增。三带喙库蚊中传播最严重的三带喙库蚊,其活动季节与疾病流行期有明显一致。这种病毒可以在蚊体内繁殖、越冬,并可通过卵传给后代,是人类和羊群感染的传染源。蚊子既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又是其贮藏宿主。
本病分布于热带地区,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7~9月,与蚊虫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华北7~8月间,华南在6~7月,东北地区8~9月为8~9月。温度、降雨与该病的流行也有密切的关系,连续阴雨后夏季更易发生本病。
03.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
绵羊被毒蚊虫叮咬后,病毒首先在皮肤的树突状细胞内复制,并通过细胞归巢,将病毒带入局部淋巴结,从而引起初始病毒血症,病毒进入外周器官大量复制,提高病毒血症的初始部位。
病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神经症状。病羊发烧时可出现食欲减退、呻吟、磨牙、旋转及四肢强直和昏睡,听力减退或消失,唇麻痹、角弓反张、卧地不起,急性发病羊经1~2d,慢性发病的羊可能在10d左右死亡。将病死羊进行解剖学检查,其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脑组织无脓性脑炎改变。
04.诊断。
4.1病羊综合诊断具有严格的季节性、散发性,有明显的脑炎症状,死后病羊对大脑皮质、丘脑进行皮层、丘脑进行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非化脓性脑炎,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4.2在实验室诊断时,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来诊断本病。有关试验研究表明,羊体感染3~4d就能产生特异性IgM抗体,2周左右达到高峰,故检测血清中IgM抗体能作出早期诊断,此法的早期诊断率可达80%以上。
05.防治对策。
5.1控制好传播媒介对本病的防控,做好传播媒介蚊、蝇的消杀工作,将减少本病的发生。按照蚊蝇的生存规律和生存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在圈舍内外定期喷药灭蝇,必要时在圈舍内设置防蚊蝇装置。
5.2做好饲养环境管理:羊群圈舍要定期做好圈舍内外的消毒、除臭工作,对堆积的粪便要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羊群要根据生理阶段合理分群饲养,密度不宜过密,保证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达到标准。对发病羊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划定健康人群进行紧急接种,以免疫情迅速扩散蔓延。引入种羊时,应对引进的羊进行疫病检测和抗体检测,对病羊或抗体效价不合格的羊不宜引进,在引进的羊只各项监测指标及机体性能达到标准后,才能混群饲养。夏季要防暑,冬季要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随时调节圈舍内温度和湿度。另外,还要做好灭鼠、鸟、蝇等工作,对病死羊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解剖过的内脏不可随意丢弃。饲养员进出圈舍也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车辆进出养殖场时也要定期消毒。
5.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到目前为止,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当前,世界各国主要应用的乙脑疫苗有2种,即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目前主要是制备Vero细胞病毒。国内研制的流行性乙脑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保护率可达90%。羊必须在当地蚊蝇出现季节前1~2个月接种疫苗。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积极采用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在治疗初期要采取降低颅内压、调整脑部机能、解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护理,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5.4做好合理的饲料营养搭配,做好羊群的饲料营养搭配对生产养殖也显得尤为重要。严禁饲养霉变、变质的饲料。这类饲料在炎热的夏季还易滋生蚊蝇、寄生虫,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对不同的羊群要合理搭配饲料营养,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能量饲料、青绿多汁饲料要合理搭配,避免羊群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以改善羊只肠道结构菌群,提高羊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06.结论。
羊乙脑炎病是畜牧生产中可防控制的一类疫病,要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消灭传播媒介、定期接种疫苗、做好疫苗接种等,都能减少羊类动物感染的风险,保证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