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来临,气温节节攀升,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病期。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每年五月份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渐上升,6、7月份进入夏季高发季节,9-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家长们可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了!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通过什么传染的?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呢?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我院儿科主任吕伍梅将为您带来手足口病的相关护理及预防知识,教您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
吕伍梅主任介绍: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初始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轻症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奶瓶等方式传播。成人也可以感染肠道病毒,但不发病,无症状,但仍然会传播病毒,所以宝爸宝妈们也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宝宝。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吕主任表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给孩子喝生水及生冷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免疫力。
4、做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防护。
(1)、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2)、疾病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宝宝勤洗手能预防“手足口病”;
(3)、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4)、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可以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病例。
5、出现相关医院就诊,轻症患儿宜居家治疗、休息,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有后遗症吗?
吕主任指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病后2~4周有脱甲的症状,新甲于1~2月长出;部分患儿可能会患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可能会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随着手足口疫苗接种的逐渐推广,现在大多数患儿都是轻症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非常少见。所以,如果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不用太过焦虑,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即可。
猜你还想看:夏天是妇科炎症高发期,女性做好这些事,或许能远离妇科疾病
一个母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性生活还有这么多好处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