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安市疾控中心数据统计显示,4月到7月西安手足口病发病已进入发病高峰,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各幼托机构要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
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
Q
什么是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A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孩子患了手足口病,通常有下面这些典型症状:
●多数病人急性起病,常有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的较少见。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还会累及臀部或膝盖。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孩子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Q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是否有疫苗?
A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Q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A
普遍多发于5岁及5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特别是3岁以下、病程在5天以内的孩子,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和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特征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医院救治。
Q
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方针是什么?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A
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方针是: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
Q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A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一医院治疗,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具体可从这几方面着手应对:
Q
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A
孩子出现低烧或喊口里痛就要警惕手足口病。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时,需要重视,注意观察有无皮疹发生;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通常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其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保持患儿皮疹干净、清洁,不让皮肤受到二度感染是护理的重点。
Q
感染手足口病需要忌口么?
A
手足口病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忌口。患病期间孩子如果因为嘴疼而不愿意吃东西,可以给他吃些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否则会加重口腔疼痛。不要吃冰冷、辛辣、腌制品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和海鲜类的食物。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法
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3.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手足口病吃那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