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请您查收手足口病防护知识!
近日,气温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不少秋冬季节性传染性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严重症状可能会致命的传染病!
大家不要以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发,秋天总可以安心了,其实手足口病可能随时发生,只不过有时间段高峰!一旦患手足口病,将不得不停课一周……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地,孩子相互间密切接触,一旦出现手足口传染源,极易引发传染病流行。
1、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这跟孩子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
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
此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抵抗力弱的孩子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2、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知道疾病是怎么传播的,这样,切断传播途径后,就能很好的预防了。
首先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
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当健康的孩子在接触了有病毒附着的物品或者皮肤后摸脸揉眼睛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给我们提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建议:
1.按时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能致重症或死亡的是多由EV-A71病毒引起。因此接种该疫苗并不代表不会得手足口病,但可以降低孩子患病风险,还可以有效预防95%重症手足口病。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定期清洁消毒玩具或常用物品。
3.做好居家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对75%的酒精不是很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可以灭活,所以,针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以上方法中适合的即可。
容易沾到孩子唾液的玩具,墙面、地面等
可以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把1份5%左右的84消毒液与49份清水混和,最后相当于0.1%浓度,相当于氯含量为ppm,相当于氯含量为mg/L)擦洗,等15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如果您买的消毒液没有浓度标识,就按上面的氯含量计算。
孩子的餐具、奶瓶等
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温消毒柜进行消毒就行了。
孩子的衣服、被褥
单独清洗,使用70摄氏度热水浸泡30分钟,之后清洗。
室内
注意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通风时,孩子可以去别的房间,避免着凉。
4.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4、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所谓的抗病毒药。
患病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如果孩子因体温太高而难受,家长可遵医嘱让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减轻孩子不适。
1.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2.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抓挠引发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3.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饮用,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4.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5、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诊?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显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因此家长一定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