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因为传染性强、幼儿发病率较高,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死亡。那么,这种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该如何预防呢?10月29日,雾凇台记者医院,请专业的医生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它的潜伏期多为2~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症状出现,建议医院治疗,并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以免交叉感染。孩子若是感染了这种病毒,医院进行诊治,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做好应对方案。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小儿的手足口病预防更体现在生活中的细节方面:
1.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家里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适合在家里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患儿所使用的个人用品,例如毛巾、衣服、被子等要放到太阳下暴晒杀毒。
7.每日进行晨检,一但发现可疑患儿时,及时送诊,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9.在流行感冒发生的季节要注意保持教室和家里通风。
10.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太阳暴晒,防止疲劳过度,降低孩子的抵抗力。
来源:吉林雾凇台
记者:闫冰祁严
首席责任编辑:王媛
审核:黄小星
监制:彭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