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春季是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活跃的季节,也是呼吸道、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维护幼儿正常的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照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及各位家长朋友应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并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一、家庭预防1.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时需按正确的方法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及被褥;不随地吐痰。
2.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家长可多带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可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时一定要清洗干净;餐具要经常进行煮沸消毒。
4.注意饮水卫生。多喝白开水,饮水用具应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5.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疾病高发期,不去封闭及空气流通不畅的人口密集场所。
7.保证幼儿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间充足。
8.衣、食细节要注意。特别是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当幼儿活动至大汗淋漓时,不要给幼儿脱衣服或站在风口处。
二、幼儿园预防1.加强晨检。请家长朋友保证幼儿按时来园,配合保健医做好入园晨检,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幼儿园的消毒工作。
(1)通风消毒:每天幼儿来园前、户外时、午睡前、午睡后进行每次不少于20分钟的对流通风。离园后进行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对流通风。确保幼儿活动场所空气清新。当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全园所有部门进行开窗通风4小时以上。
(2)紫外线消毒:幼儿园传染病发生时、出现发热或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时,在幼儿离园后,对班级或全园进行紫外线消毒。
(3)物品消毒:每天早、晚对幼儿使用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4)玩具消毒:每周对使用后的玩具进行浸泡消毒和大型玩具的擦拭消毒。
(5)常规消毒:幼儿使用的毛巾及水杯(每人一杯、一巾),每天清洁后热力消毒一次;幼儿三餐两点前,班级按照清洁——消毒——清洁的清洁消毒流程进行餐前消毒。
3.幼儿园每天进行晨、午、晚检,由保健医和教师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卫生情况等。幼儿发生咽部疱疹、口腔溃疡、眼结膜充血、腹泻、皮疹时,须持医生诊断无传染性的证明方可来园。发热、疾病急性期的幼儿需隔离就诊,暂不来园。
4.幼儿园制定疾病隔离制度:为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中蔓延,幼儿园设有疾病隔离室,生病的幼儿暂时在里面休息,医院进一步治疗。
5.患传染病痊愈幼儿,须持痊愈医生诊断证明到地段保健科换取入园证明后,将证明交给保健医,保健医同意后方可入园。
6.对缺勤幼儿追访:孩子生病或家中有事不能来园,需要向幼儿园主班教师请假;医院诊断结果告知教师,以便教师完成缺勤幼儿的统计工作,掌握幼儿健康状况。幼儿患病时,切不可因家中无人照看,就将病儿送到幼儿园,从而造成疾病的传播。
常见传染病小知识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对人类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其抗原异变,传播速度快。对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等高危人群危害尤为严重。
传染源:流感病人为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好发季节:好发于冬、春季节。
主要特征: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
潜伏期:数小时——4天。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突发高热是流感的一大典型症状。患者体温一般高达39-40度,而且高热往往要持续3-4天。
流感并发症: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
风疹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传染源: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的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
传播途径: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空气飞沫传播。
好发季节:冬春季多发,四季可发病。
主要特征:在呼吸道粘膜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感染速度快,发病轻。
潜伏期:14-——21天。
临床表现: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
并发症: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传染源:是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
好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特征: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
潜伏期:14——25天。
临床表现: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和身体不适。
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甲状腺炎。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传染源: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
好发季节:本病多发于冬末、初春季节。
主要特征:90%患病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
潜伏期:12——21天。
临床表现: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并发症:脓疱疮、蜂窝组织炎、水痘肺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
传染源: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好发季节:好发夏秋季,四季可发病。
主要特征: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强,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儿童之间流行。
潜伏期:2——10天。
临床表现: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并发症: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流脑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好发季节: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一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
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危害性大。
潜伏期:1——10天。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似感冒症状,发热、头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重症流脑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黏膜斑点。颈项强直、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流感起病急剧、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后果严重。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又被称为“诺瓦克样病毒”。感染后主要症状是重症急性胃肠炎(剧烈呕吐和腹泻),不同年龄的人均可感染。
传染源: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
好发季节:冬季高发,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特征:发病后12到72小时都可能出现症状。
潜伏期:24-48小时。
临床表现:呕吐、腹泻、恶心和腹痛。可伴有发热和头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多自我痊愈无后遗症。病程一般为12——60小时。
感染诺如病毒的护理方法:
1.患者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2.老人、婴幼儿及患有基础病的人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